【资料图】

人物简介:王道海,东城中医医院针灸科特聘专家,毕业于北京中医药大学针推系,从事临床工作30余年,熟练运用毫针,耳针,头针,皮肤针等方法治疗眩晕、耳鸣、带状疱疹后遗症、面瘫、中风偏瘫、痹证、腰腿痛、胃脘痛等。

眩晕在老年群体中较为常见,主要因为老人常有的各种基础病,如高血压、动脉硬化、供血不足、心脏病、眼耳疾病等,都可能是导致眩晕的因素。行医四十余年的王道海说:“从临床上来看,治疗与缓解眩晕可采用中医针药结合的方法。”

王道海表示,治疗老年人眩晕症,中医讲究“辨证施治”。从中医角度来说,眩晕分为三种病型。第一种,是肾阴不足,肝阳上亢,肝风内动,出现眩晕,正所谓“诸风掉眩,皆属于肝”,在老年人中比较常见。在治疗时,王道海通常会选取具有疏肝祛风功效的穴位行针,如肝俞、肾俞、太冲等平肝的穴位,并在治疗中随症加减穴位。用药方面,他会选择具有滋阴平肝、祛风作用的中药,如六味地黄丸、“镇肝熄风汤”,以达到祛风平肝的作用。

“第二种情况,是寒湿内盛,湿气长期在体内累积,痰湿上涨,导致眩晕。”王道海说,古语讲“无痰不作眩”,中医认为,祛痰与脾胃有关。所以在用药方面会选取具有祛痰健脾、降湿功效的中药,如半夏天麻白术汤等。在针灸治疗时,王道海通常会选取祛痰利湿的穴位,如三阴交、丰隆穴等行针,一般在20-30分钟左右。所谓实则泻之,对于这类实证,他还会根据病人情况采取“平补平泻”的针法等,以改善眩晕症状。

第三种病型,属于阳气不足、真气不上达,由此引发的眩晕在老年人群中也比较常见。“治疗时,我会选取补气益气的穴位,如气海、足三里等,通过行针达到补气益气的作用。”王道海说,在治疗时,会根据病症情况采取“连针带灸”的针法,贯行“虚而补之”之则。在用药方面,他常配合使用“四君子汤”,即党参、黄芪、茯苓、白术等,通过补气益气来缓解这一类型患者的眩晕。

王道海强调,针对病人的不同情况,在治疗时应配合头针、耳针、拔罐等治疗,最大程度上帮助患者减少病痛、尽快治愈。他提醒,有眩晕症的老年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要格外注意适量运动,运动不能过量过激。同时,要注意调整饮食结构和降压,炎热天气,还要尤其注意防暑防晒以及热射病等,养成“日常自我监测血压等身体情况,出现不适随时就医”的良好习惯。

(原标题:王道海:辨证施治,针药结合,巧解老年眩晕)

来源:北京晚报 记者 汪盈

流程编辑:u027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