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鲜茯苓。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杨莉莎 实习生 奉明辉 刘劭覃 湘潭报道

“茯苓在快速生长期时,会将盖在其上的土拱裂,一旦发现开裂,要及时对其覆土……”日前,在湖南省信息技术标准化人才培训班上,湘潭县白石镇昭金村村支书、致富带头人唐建宇以“乡村振兴——茯苓种植标准化发展”为主题,从市场供求现状、推广模式、技术路线与技术特点等方面系统阐释了茯苓种植标准化发展全过程,分享茯苓作为地方特色产品标准化培育体系打造的背后故事,倍受关注。


(资料图)

其貌不扬的茯苓,缘何倍受关注?答案就是乡村振兴,产业先行。

湘潭县白石镇昭金村由原昭公村、金虎村合并而成,全村4000余人,有耕地4100亩、山地1.4万多亩。曾经,如何把资源优势变为经济效益,带领乡亲们致富增收,一直是村委在琢磨的问题。

昭金村党总支书记、主任唐建宇在一次农业展销会上,了解到茯苓投入少、收益高、种植周期短并且见效快,有着不错的市场前景,且适合山多林广的昭金村,为此值得一试。

说干就干,回村的第一时间,唐建宇就组织产业模式的制定,动员村民广泛参与。邀请专家来培训种植技术,更是自费从安徽大别山引进菌包,聘请专业技术人员指导培训,并将菌包改良成更适合湖南环境、气候、土壤的菌种,带领少数村民进行试种,收益比较可观。

小面积茯苓试种带来了可观的收获,让唐建宇思考起如何形成一套规范的茯苓种植技术标准,适用于大面积地推广种植,保证品质。

下种菌包。

“我们开了块试验地,用30至50公分的松木来试验,最终发现40公分每段的效果最好,成为我们松木长度的标准。”唐建宇说,村委还请来了专家为村民一对一示范整地挖穴、段木摆放,指导村民做好清沟排渍、及时覆土等管理,从细节把控入手,逐渐形成一套全流程种植技术的标准化手册,让茯苓种植流程有技术参照,助力高产。

目前,昭金村茯苓基地种植面积达到了近百亩,每颗茯苓平均有约4公斤,亩产量超过5000公斤。

村民正在加工茯苓。

“如果加工切片后销售,利润将会高很多。”唐建宇说,按照昭金村“一村一品”产业发展规划,目前已注册湖南永润农业有限公司,采取“公司+村集体+农户”的经营模式,由基地负责人与公司和农户进行对接,便利提供技术支持和产品回收,也为近50户村民提供了在家门口务工挣钱的好机会。

除此之外,茯苓基地着力打造品牌商标,进一步延伸产业链,将茯苓加工成茯苓饼、茯苓茶饮、茯苓汤包、茯苓保健品,在开展线下旗舰店的同时,在抖音、淘宝、京东等线上平台进行销售,完成茯苓农产品到商品的转化。

茯苓成品。

“我总觉得这些土地里,一定藏着全村人致富的果实,只要有了这果实,就能把年轻人的心拉回土地上。”唐建宇说,目前一亩地,纯利润可以达到几万块,但从事劳动的还是中老年人居多,希望能够用好该项目,呼唤更多的年轻人返乡创业,让昭金村乡村振兴的步伐越走越稳,路子越走越宽,底气越来越足。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