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商报(记者 冉隆楠 文/图)很难想象,一望无际的乌兰布和沙漠也会有农作物的生存空间。

小巧玲珑,粉糯甘甜,不仅好吃,还能保持水土不流失。近日,圣牧有机农场的有机贝贝南瓜在沙漠中迎来了丰收季。首批有机贝贝南瓜经过采摘、装车,从乌兰布和沙漠的农田出发,驶向盒马的全国门店,最终“走”上消费者的餐桌。


(资料图)

在这片以“红色公牛”为名的沙漠中,结出了绿色的奇迹。

“红色公牛”的绿色奇迹

对于扎根乌兰布和沙漠十几年的刘文光来说,在沙漠里种出菜是一个执念。

乌兰布和,在蒙语中是“红色公牛”的意思。每当刮起风沙时,天空中都会呈现出红色景象,这片沙漠也因此而得名。作为中国八大沙漠之一,乌兰布和沙漠地处内蒙古自治区西部巴彦淖尔市和阿拉善盟境内。漫天的风沙,是当地最常见的场景。

“红薯是我们尝试的第一个沙漠种菜品种。第一年种出来以后,品质非常好,但找不到销路,卖不出去,红薯也不好储藏,最后全都烂在地里了。”谈起自己沙漠种菜最初的尝试,圣牧草业负责人刘文光依然忍不住叹气。

刘文光告诉记者,乌兰布和沙漠由于自然条件比较恶劣,叶菜基本上不能种,只能尝试种植根茎类的作物。同时,这里与世隔绝,极少受到污染,非常适合发展有机农业。在尝试沙漠种菜之前,刘文光已经带领团队在这片沙漠中打造了一个以乳业为核心的全有机产业体系,种有机牧草养牛,牛粪还田,养肥土地继续进行有机种植。

“我们的有机产业体系已经成型,且非常成熟,所以就想到了种植有机菜。”刘文光笑称,“在沙漠里种出有机菜,不觉得是个奇迹吗?”

“奇迹”确实出现了,刘文光的团队成功种出了有机红薯。没想到的是,他没有在种菜方面倒下,却“卡”在了卖菜上。“和卖牛奶相比,有机菜可难卖多了。”

痛定思痛过后,刘文光没有放弃。他带着团队又开始试种有机贝贝南瓜。经过测算,每一株贝贝南瓜在成长过程中,都可牢牢“抓”住将近4平方米的土壤,能够保证水土不流失。

乌兰布和沙漠里的有机贝贝南瓜田。

事实上,乌兰布和沙漠绿洲地处沙漠地带,风力极大,南瓜的幼苗很容易被刮断,出现减产。再加上有机基地类野外的生存环境,以及基地里的生物多样性问题,都给种植带来了挑战。此外,由于瓜田面积大,但看管的工作人员较少,导致当地小动物来“分食”南瓜的情况时有发生。且基地人工劳动力总数少,在种植中人工干预极少,因此基地的总体产量仅为国内其他基地的60%左右。

虽然刘文光团队种出来的有机贝贝南瓜产量不高,但得益于乌兰布和沙漠绿洲昼夜温差大的特点,基地里的贝贝南瓜甜度更高、糯度更大,粉度也更好。

因此,在机缘巧合下,这批丰收的南瓜迎来了买主。

订单农业解决产销难题

2021年,盒马有机蔬菜负责人刘良超偶然发现,圣牧的工作人员在乌兰布和沙漠试种有机南瓜成功了,于是迅速向遥远的沙漠里下了一个订单——虽然只有少量,但到了盒马的门店很快便销售一空。

原来沙漠里不仅能种菜,且菜品的口感也很不错。每年都要在全国各地跑基地、做商品寻源的刘良超,对此也感到很吃惊。“做有机板块最大的担心就是种出了好东西卖不出去,更何况是地处偏远的荒漠里,他们太难了,我吃了他们的南瓜和玉米,看到了荒漠里‘战天斗地’的这样一群人,只有一个念头——让他们得到应有的商业回报”。

圣牧有机农产品基地的有机贝贝南瓜迎来丰收。

有了来自盒马的订单,乌兰布和沙漠里的人也像吃了“定心丸”。自2022年起,圣牧有机农产品基地开始为盒马种植有机南瓜。在盒马的推动下,原本只是试种小部分的有机南瓜,在2022年试种下近200亩;当年8月,收成40万颗,上架盒马立即受到消费者的追捧,因为沙漠里种出的南瓜粉糯甘甜,就是好吃。第一批试种成功给基地带来了信心,2023年,扩种到1000亩,预计收成可达200多万颗。

“红色公牛”孕育出来的“绿色奇迹”,终于得以“走”上全国人民的餐桌。

第一批成熟有机贝贝南瓜已经从沙漠运往盒马全国门店。

“如果没有盒马的订单,我是不敢继续种的。”很显然,烂在地里的红薯已经给刘文光留下了“心理阴影”。“一开头我根本就没把卖出去当回事,我觉得我们公司这么大体量,这么大影响力,卖点红薯有啥难的?!结果完全不是我想的这样。”

与盒马合作后,刘文光也看到了订单农业的威力:种多少卖多少,有了明确的数据支撑,不会再出现种多了卖不掉的情况。另外,降本增效也是盒马式订单农业的一大特色。

“我们会尽力帮供应商降低损耗。”刘良超告诉记者,由于有机种植不使用农药,使出成率相比普通蔬菜要低很多,有些产品出成损耗会达到约50%—60%。但盒马通过自身供应链优势对基地进行赋能,将一些品质完全达标但卖相不好的商品,以净菜加工的方式做成有机净菜投入市场,提高商品的附加值,可帮助基地减少35%左右的损耗,有力推进整个供应链可持续发展。“也就是说,一些品相不好本来会被算入损耗的菜,我们也能进行分级售卖,将它们‘吃干抹净’。”

有机农业不只是在沙漠

不光是乌兰布和沙漠里的有机农业正在蓬勃发展,放眼全国,有机农业也迎来了新的春天。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大众对蔬菜水果等农产品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有机蔬菜”“有机水果”的消费热度逐年攀升。相较于传统农产品,有机农产品对于加工、贮藏、运输、包装、标识、销售等过程有一整套严格规范的管理要求。“十四五”规划明确要求加强有机农产品认证管理。有机产品认证作为质量认证体系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是推动农业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带动乡村产业兴旺的有效途径,是驱动乡村绿色发展、创新发展的重要手段,是助力乡村振兴可持续、高质量发展的技术支撑。

不过,目前我国有机农产品行业仍有不少痛点存在。“这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是没有形成有机农产品的主导市场,另一方面就是现在我国的消费者对有机产品表现出不信任的态度。”中国农业大学教授杜相革坦言,有机农业在中国已经发展了30年左右,发展规模不断加大,虽然处于成长期,但这两大瓶颈极大限制了其发展。“在我国,有机农产品的售卖主要是通过一些零售渠道,但都是比较小的渠道,没有真正的有机主导市场和平台。”杜相革表示,近年来,我国不少商超在大力布局有机农产品,很有可能会在这方面有所突破。“现在商超同质化竞争比较严重,发展有机农产品的品类,也有助于它们突破同质化竞争的局限。而且像盒马这样的平台售卖有机农产品,能够在行业中起到‘领头羊’的作用,带动行业其他商超去一起做这件事。”

自2018年以来,盒马在全国范围内已经有100多家有机合作企业。

实际上,盒马早在2018年就开始布局有机食品,从有机蔬菜品类切入,经过4年努力,把有机菜做到市场近30%的份额,让广大用户养成了吃有机菜的习惯,也帮助有机产品从业者建立了稳定的销售渠道。2022年,盒马正式启动有机战略,从蔬菜扩大到多个重点类目,如水果、肉禽蛋、粮油、乳制品等;目前,盒马已经成为中国最大的有机生鲜食品一站式购物平台,以一站式购齐的“丰富性”、亲民普惠的“极致质价比”、“真正有机”的质量管理体系为三大重点,进一步推动有机食品在中国市场的增长,让消费者吃上平价真有机。2018年以来,盒马在全国范围内已经有100多家有机合作企业,涵盖全国268个基地和工厂,其中还有41个有机盒马村。

“不要小看有机农产品的价格。”杜相革认为,价格是影响消费者信任程度的一大因素。“长期以来,有机食品的价格一直比较高,很多消费者都认为太贵了不想买,且对有机食品非常不信任,觉得不值这个价。有机食品其实并不是给富有的人吃的,而是给遵循有机生活理念的人吃的。只有价格降下来了,消费者才会更有可能接触到有机食品,认为有机食品又便宜又好吃,从而满足销售端的需求。”

中国商报记者注意到,在盒马App上,来自乌兰布和沙漠的“沙漠有机贝贝南瓜”已经开卖,价格为13.9元/500g,而非有机的“沙地甜糯贝贝南瓜”价格为11.9元/750g,价格相差并不大。

“真有机、真不贵、真丰富”,这九个字是我们盒马有机战略发展的核心。盒马有机项目负责人蔡宏表示,希望能够让更多的消费者,以更优惠的价格,吃到更健康的有机食品。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