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资料图)

粉丝群殴、天价“抢票”、黄牛遍地、疯狂炒作...追星这个话题,又因为一场演唱会闹得沸沸扬扬的。说实话,有个偶像其实是件好事儿,可以让我们学着见贤思齐、自我约束,还能激发我们对生活的兴趣和热爱。但这一切都得在有良好的社会环境和道德空间的前提下,特别是偶像人物,要有良好的示范效应,要用正面形象和向上精神引导青少年积极进取。

可要是出现了“非理性追星”这种社会现象,那就不是某个孩子的问题了,而是从偶像、社会舆论到家庭学校等整个社会体系都有责任。把责任都推到孩子身上,就是推卸责任的表现。比如,演唱会相关单位大肆宣传,故意制造青少年追星的焦虑和跟风,让那些“饭圈”产生攀比心理,这就给“非理性追星”煽风点火,搞的气氛越来越激动。

青少年的价值观还在初步建立期,认知力和判断力还不够成熟,这就需要社会来帮助他们养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而不是去煽动情绪、制造障碍。此外,教育部门、学校和家庭这些青少年的“领路人”和“监督人”,更应该履行职责,加强联动,为青少年打造一个阳光、健康成长的绿色城墙。

青少年真的是环境的产物!就像你追星一样,那些“非理性追星”的现象,背后可能有很多利益群体的操控和推波助澜,比如那些负面的追星标语、奇奇怪怪的造型,还有饭圈里的消极和极端言论,这些都需要严厉打击。

不管是理性追星、维护健康观念,还是改善青少年的成长环境,这些都是社会发展的重要课题。所以啊,我们应该跳出“非理性追星”这个框框,关注青少年的价值观念、精神塑造和思想意识的深层次问题。

话说啊,杜甫一千年前就开始追星了,他追的是伟大的诗人李白。这两位大诗人互相激励、交流思想和灵魂,一起攀登诗意的高峰,留下了千古传颂的佳话。所以啊,“追星”并不是瞎起哄、乱跟风,而是追求思想和精神的碰撞,就像我们现在说的“精神偶像"一样。

希望要多一些像杜甫那样纯粹的交往,多一些心灵共鸣,多一些互相激励的提升,让追星成为提高自己境界、自我完善的一种方式。从这点出发,全社会都应该行动起来,在教育引导上发挥更大的作用。(作者:段官敬)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