钛是一种重要的金属元素,广泛应用于化工、航空、军工等行业,是生产钛白粉、钛合金等产品的原料。钛产业链包括从钛矿开采、冶炼、加工到钛产品应用的全过程,涉及多个行业和领域。上游主要是钛矿的开采和冶炼,包括钛铁矿和金红石等,是钛产业链的原材料来源。中游主要是钛产品的制造和加工,包括海绵钛、钛白粉、钛加工材和钛合金等,是钛产业链的核心环节。下游主要是钛产品的应用和消费,包括航空航天、船舶军工、化工冶金、医药生物、体育用品等,是钛产业链的终端市场。
主要用于生产的钛矿物为钛铁矿和金红石。钛矿物种类繁多,目前已经发现的TiO2含量大于1%的钛矿物有80多种,但现阶段具有利用价值的只有少数几种矿物,主要是钛铁矿和金红石,其次是白铁矿、锐钛矿、红钛铁矿、板钛矿和钙钛矿等。
钛精矿的TiO2含量从40%到52%不等。钛矿常指钛精矿,钛精矿即经过选矿后,含有较少杂质的钛铁矿,也是生产钛白粉、钛合金等产品的重要原料。其他的钛矿物,如金红石、白铁矿、锐钛矿等,虽然也含有较高的TiO2,但是在地壳中储量较少,不是主要的钛资源。根据《钛铁矿精矿》行业标准(YS/T351-2015),钛铁矿精矿按TiO2含量分为10个级别,其TiO2含量从40%到52%不等。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我国钛矿床以岩浆型为主,查明钛资源储量占全国总量的88.3%。按成因不同,钛矿床可分为岩浆型、风化型、变质型、沉积型钛矿床,其中岩浆型是中国最重要的钛矿类型,查明钛资源储量占全国总量的88.3%,比如分布着太和、白马、攀枝花、红格4个大矿区的攀西成矿带即为该种类型。
全球钛铁矿资源丰富,中国钛铁矿储量全球第一,金红石储量低。全球有丰富的钛铁矿资源和储量,据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数据显示,2022年全球钛矿资源储量(以TiO2计)约为7亿吨,以钛铁矿为主。钛铁矿资源储量6.5亿吨,约占93%;金红石资源储量0.49亿吨,约占7%。澳大利亚和中国拥有最丰富的钛资源储量。中国钛铁矿储量1.9亿吨,占全球储量的29%,位居全球第一;其次是澳大利亚钛铁矿储量1.6亿吨,占全球储量的25%。而全球金红石储量第一的国家为澳大利亚,2022年储量为3100万吨,约占全球金红石储量的63%。我国金红石储量低,依赖进口。
2018年之后,全球钛铁矿储量开始降低,钛矿产量提升。随着钛矿资源不断被发现并开发,2018年全球钛铁矿储量达到顶峰,总量9.4亿吨,之后全球少有发现重大新钛矿资源,同时钛矿产量逐年提升,于是对应的钛矿储量开始减少。
2022年中国钛矿产量世界第一,澳大利亚金红石产量最高。2022年,中国钛矿产量314.4万吨(以Ti02计),占全球总产量的36%。而金红石产量最高的澳大利亚,2022年金红石产量为19万吨(以Ti02计),占全球总产量的32%。2022年国外主要钛矿生产商中,RioTinto公司以108.6万吨(以Ti02计)的钛矿产量位居首位,其次是Kenmare公司57.7万吨(以Ti02计);Iluka公司的金红石产量最高,达13.2万吨(以Ti02计)。
海外钛矿增量有限。据公司官网信息,RioTinto公司预计其2023年钛渣产量同比变化在-8.3%~+16.7%之间;Kenmare公司预计其2023年钛铁矿产量同比变化在-3.5%~+5.7%之间,金红石产量同比变化在-10.1%~+1.1%之间;Iluka公司预计其2023年金红石产量同比持平,合成金红石产量增加28%至30.5万吨。总体而言,2023年海外钛矿供给增量有限。
国内钛矿龙头企业矿区均位于攀西地区,产能集中度较高。我国钛矿生产企业主要为以下四家龙头企业:攀钢钒钛、龙佰集团、安宁股份、重钢西昌,主要矿区均位于攀西地区。四家企业合计钛精矿产能约390万吨,其中,龙佰集团收购丰源矿业,矿资源进一步丰富,是未来几年钛矿增量的主要贡献。
我国钛矿对外依存度高,自有钛矿品位低。虽然我国钛资源储量大、分布广,但多为品位较低的原生矿,伴生多种矿种,综合利用率低,无法满足国内的钛矿需求。因此,中国对高品位优质钛矿的需求主要依赖进口,对外依存度高达40%。对于低品位钛矿的综合利用和提高品位的技术仍有待进一步研发和应用。我国钛矿劣势在于:
1)金红石TiO2含量较高且可利用性更好,但我国钛铁矿多(97.34%),金红石矿少(2.66%);
2)原生矿多,砂矿少。砂矿松散堆积、埋藏浅、不需破碎加工,但我国金红石砂矿仅占金红石资源的14%,钛铁矿砂矿仅占3%。
3)我国钛矿品位普遍偏低。钛铁矿平均品位一般为5%~10%,金红石平均品位一般为1%~5%,多在1%~2%。
4)中国钛矿多为多金属共生矿,无单一钛矿矿床。虽然共伴生矿种有综合利用价值,但分选难度大,回收率低,资源综合利用率低。
2016-2022年,我国钛矿产量逐年攀升,2022年中国钛矿产量同比提升10%。2020年以来,我国钛矿周度产量主要在10-14万吨之间波动,目前产量相对较高,而库存水平处于三年来的中等分位。
我国钛矿以进口为主,出口量相对较小。进口钛矿量整体在波动中略提升,出口钛矿量稳定在较低水平。2023年以来,我国钛矿砂及其精矿月度进口量在30-40万吨左右,处于相对较高的水平;出口量除个别月份较高(0.9万吨)之外,主要在0.1-0.15万吨左右。我国钛矿砂及其精矿总体进口量较高,出口量偏低。
2022年我国钛产品贸易顺差21.5亿美元。据海关总署统计数据,2022年我国钛产品进口主要包括钛矿、各类钛加工材、钛白粉和海绵钛;出口主要为钛白粉和各类钛加工材。各类钛产品的进口总额为25.2亿美元,出口总额为46.7亿美元,形成整体顺差21.5亿美元。从进口产品的类别来看,主要是钛矿砂及其精矿,其次是高端钛加工材和钛白粉。
2023年钛矿进出口价格同比略提升,进口来源国集中度较高。2022年至今我国进出口钛矿价格指数几乎都在100以上,反映了钛矿砂及其精矿进出口价格均以同比增加为主。2022年我国钛矿主要进口来源国是莫桑比克、肯尼亚、越南、美国和挪威等。前五个进口来源国的进口量占比为78%,集中度较高。
近五年钛矿价格总体震荡上行。2018年至2023年,国产钛矿、进口钛矿、金红石价格均总体呈现上行趋势,国产钛矿平均价格从约1000元/吨涨到约2000元/吨,进口钛矿价格从200美元/吨左右涨到400美元/吨左右,金红石价格从4000元/吨左右涨到13000元/吨左右。主要受到国内外钛白粉等钛矿下游产品需求的恢复,以及海外钛矿资源面临枯竭的影响。同时,环保政策等因素导致部分国家限制采矿活动,新增产能稀缺。
预计未来三年内我国钛矿自给仍然不足,还需依赖进口。我们假设2023-2025年钛矿进出口量维持2022年的水平,2023-2025年国内钛矿产量增速保持在5%,钛白粉产量增速2%,海绵钛产量增速23%/20%/15%,钛白粉、海绵钛对钛精矿单耗分别为2.4和5,钛精矿平均品位46%,预测得到2023-2025年国内钛矿总需求约为491.8/510.6/528.5万吨(以TiO2计),仍有2.2/4.5/5.0万吨(以TiO2计)需求需要依靠进口量的增加获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