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me'] 【见微调研·乡村智理72计】第40计:高标准农田智能化提升,一键解锁现代农业_中国融媒产业网

位于重庆市巫山县庙宇镇的智慧农业合作示范基地一角。

“现在,我不进田里就可以了解到整个田块中水稻的生长情况,再也不用起早摸黑去转田坎了。”8月5日,重庆市巫山县庙宇镇长梁村种粮大户李尚前手持手机,站在智慧农业庙宇镇高标准农田大屏幕前,一一查看田中的墒情、水稻的长势等情况。


(资料图)

李尚前是当地出了名的种粮大户,通过土地流转方式,每年都种植2000亩左右的水稻。他充分利用地理优势,借助科技手段,实现人力向智能的华丽转身,书写着山区现代农业大文章。

近年来,中国广电重庆公司为助力乡村振兴,结合高标准农田建设,与重庆巫山振兴农业集团联合,在“巫峡粮仓”庙宇镇,利用各自优势共同开展基于5G+高标准农田智能化提升工程建设项目,充分利用中国广电700M优势频段建设云、管、端一体化产品。

工作人员通过田中的监测系统观察墒情、苗情。

在庙宇镇的长梁、永安等连片的1000亩农田,当地按照农业生产智能化、经营网络化、管理数据化和服务在线化的要求,将园区的所有生产、管理、服务等信息通过5G网络汇聚到一个大数据中心,统一管理、统一服务;构建农业园区一张地理信息GIS地图,一目了然掌握园区农业发展现状;最终实现园区数字化“四个一”:即一图观三农 、一库汇所有、一网管全程、一人通全岗,实现园区管理向数字化飞跃。

同时,还将5G物联网、传感器、云平台、大数据等技术融入到农田种植中,实现农田管理的智能化、精细化。通过多种智能传感器可以全天候采集空气湿度、土壤温湿度、光照强度等参数。当农田“口渴”时,系统自动预警,管理者便通过手机就能一键浇水。智能灌溉系统通过手机远程智能开关,水阀自动打开,放到一定程度自动关闭。通过智慧农业系统和相关配套设施提供气象、虫情、墒情和苗情,实现高标准农田数据化管理、智能化控制。

工作人员通过监测系统查看水稻生长情况。

“通过数字化管理、智能化控制,实现项目区亩均粮食产能增加10%-20%,节水、节肥能够节约10%,节本增效可以达到每亩300元以上。”巫山振兴农业集团高标准农田改造提升示范项目负责人刘林介绍。

据悉,接下来巫山将进一步扩大在全县各乡镇开展高标准农田改造智能化提升工程,从而实现智慧农业与数字乡村双向奔赴,助力乡村振兴。

《见微调研·乡村智理72计》专栏

出品:光明网

监制:高赛

策划:杨帆

主编:王恩慧

副主编:董腾飞

参与人员:李毅成 王忠虎

来源:光明网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