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me'] 李建明——“半路出家”的带头人_中国融媒产业网

李建明从没有想过放弃,没有畏难退缩过。为了润滑脂国产化事业,他带领科技研发人员,坚定不移地走自主创新之路。


(相关资料图)

今年7月,南昌市举办了以“智慧赋能、绿智融合”为主题的2023轨道交通“四基”论坛。中国石油润滑油公司润滑脂研制企业首席技术专家、兰州润滑油研究开发中心润滑脂所所长李建明,作了以“适应行业发展趋势的高速动车组牵引电机轴承润滑技术”为主题的报告。

报告引起强烈反响和关注。这是因为报告内容离不开一个关键词——润滑脂。而在润滑脂的背后,是李建明和他的团队打破国外技术垄断、呕心沥血的奋斗历程。

领命出征

哪里需要到哪里

1997年,大学毕业的李建明来到兰州润滑油研发中心。在添加剂所,他十五年如一日,探索出了采用自由基捕获型抗氧剂和氢过氧化物分解型抗氧剂协同作用的复合技术、提升昆仑润滑油使用寿命的复合型抗氧化技术,为长寿命工业润滑油和车用润滑油奠定了理论基础。2012年,响应公司加强高端润滑脂产品研究力量的号召,李建明“半路出家”搞起了润滑脂研究。

当他满怀信心地准备跨过这道门槛时,在一次技术交流会上,国外专家十分肯定地说:“你们国家开发不出这种产品。”这句话,让李建明彻夜未眠。他一下飞机便直奔单位,迅速组建以党员为骨干的研究团队。他坚定地说:“国家急需润滑脂,我们还生产不了。我们有责任为国家解决这个难题。”

话虽如此,实践起来却难如登天。“一开始解决问题还是习惯从添加剂角度思考,走了很多弯路。后来我调整了开发思路,开始学习轴承的相关知识,从轴承辊子的不同类型、转速,保持架的材质等特性出发,开发和轴承滚子形式相匹配的轴承润滑脂。”李建明说。

在李建明团队的词典里没有“放弃”二字。他们反复分析方案,了解客户需求,全面考察实际工况、运行环境等因素,有针对性地反复论证。他们边干边学,在领导和老一辈科学家的支持下,经过3年艰苦攻关,通过长达300多天的高载荷、大功率跟踪测试,终于开发出性能达到国外同类产品技术水平的产品,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重负荷机器人润滑技术被国外公司“卡脖子”的日子一去不复返!

敢于挑战

差距大空间也大

目前,国内的机器人市场容量已达世界第一,但国外机器人企业占据我国70%以上的市场份额。机器人是进口的,配套油脂当然也以进口为主。

2015年,润滑油公司经过充分调研,决定进军工业机器人油脂润滑领域,研发一款性能优异的替代产品来打破国外产品的垄断。开发替代产品的风险和困难是显而易见的。但李建明没有退缩。他经常这样鼓励自己:“我们的润滑脂与国外技术之间的差距虽然很大,但是取得突破的空间也大。”

经过详细调研之后,他提出了解决方案。依托兰州润滑油研发中心先进和齐全的设备评价平台,李建明率领团队不断摸索、多次试验,突破了关键核心技术工艺难关,通过了谐波减速器试验,噪声、温升、振动以及减速器间隙和精度无任何变化的1万小时的寿命测试验证,成功研发了昆仑DG-2谐波减速器润滑脂;开发的昆仑机器人摆线针轮(RV)RV00减速器润滑脂在国内机器人龙头公司生产的最大载荷210公斤的机器人上进行14个月不间断测试,6个轴的转矩、温升、铁含量、噪声、外观全部达标,打破了国外的技术壁垒。

身先士卒

凝智聚力奋勇争先

“半路出家”的李建明最终成长为“昆仑润滑”润滑脂领域开拓队伍中的“领头雁”。李建明说:“每一个人都有梦想。在兰州润滑油研发中心,我们只要有想法,不退缩,就有能力把想法转化为现实。”

为了这个梦想,既要身先士卒作出表率,又要凝聚合力奋勇争先。仇建伟是李建明在添加剂所时收的徒弟。他说:“师傅就是一个火车头,润滑脂所这列火车现在在高端轴承润滑脂领域跑得这样快,靠的就是车头带。跟着师傅能干成事。”

“人才易得,而能独当一面带动一片的高端人才不好得。”人们如此评价李建明。事实也是这样。李建明带领他的团队把国家战略作为方向,把提升润滑产业作为使命,以科技创效为国争光的高度荣誉感,坚定不移地走自主创新之路。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