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me'] 呼伦贝尔各民族传统美食,你吃过吗? 环球聚焦_中国融媒产业网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56个民族,在不同自然环境中,各自形成了富有特色的饮食习俗。正所谓“靠山吃山,靠水吃水”“56个民族,56道菜”,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呼伦贝尔各民族的传统美食。

呼伦贝尔地域广袤,风光多姿,在茫茫草原与大兴安岭森林之间,珍藏着丰富多样的原生态绿色食材。在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各民族共同创造了呼伦贝尔灿烂的文明和多元的饮食文化,为呼伦贝尔人的餐桌上提供了更多的美味,进而促进了呼伦贝尔各民族饮食文化的相互交融。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蒙古族

“红食”“白食”“奶茶”

蒙古族牧民视羊为生活的保证、财富的源泉。日食三餐,每餐都离不开奶与肉。以奶为原料制成的食品,蒙古语称“查干伊得”,意为圣洁、纯净的食品,即“白食”

踏上草原,走进蒙古包,香气沁人的奶茶,洁白香醇的奶皮,鲜嫩多汁的手把肉,焦香四溢的烤羊排,每一样都让人垂涎欲滴。蒙古族饮食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内涵,富于蒙古族特色的民俗和礼仪文化,无不渗透、浸渍在这些精美的饮食之中。

蒙古族称肉类食品为“乌兰伊德”,即红色食品的意思。肉食品是养育蒙古族的主要食品。育蒙古族的主要食品。据《黑鞑事略》记载,蒙古人的肉食品主要来自狩猎产品和家养牲畜。狩猎得来的动物包括野兔、鹿、黄羊等等。而平常食用的主要是家养的牲畜,以羊为主,牛次之,一般是不杀马的,因为在他们认为马是比较尊贵的动物。

当辛苦一天的牧人冒着凛冽的寒风,回到蒙古包里与家人围坐,捧起热腾腾的奶茶时,会感受到家庭的温馨;蒙古族节日婚嫁的饮食习俗维系了人与人之间的社会交往,成为联络情感、增进友谊的纽带;全羊席上优美的祝词、热烈的氛围构成了一幅生动的图画……

鄂温克族

“烤列巴”

“鄂温克酸奶子”

鄂温克是鄂温克族的民族自称,其意思是“住在大山林中的人们”。鄂温克族的绝大多数人生活在呼伦贝尔大草原,以及富饶美丽的兴安岭山林及其周边山区,生活在不同地域的鄂温克族,饮食文化各具特色。“列巴”是俄文译音,是俄语里面包之意,而敖鲁古雅鄂温克族的烤列巴,则多了几分当地鄂温克的特色,篝火上,架一座小铁炉,鄂温克人叫它为“别气”。铁皮被松木烧得快红了,一种叫做“单拉格温”的平底锅上,放着一张面饼,送进铁炉内去烤。一会儿,列巴就好了,散发着诱人的香味。

纯畜牧业生产区的鄂温克族以乳、肉、面为主食,每日三餐均不能离开牛奶,不仅以鲜奶为饮料,也常把鲜奶加工成酸奶和干奶制品。主要奶制品有:稀奶油、黄油、奶渣、奶干和奶皮子。最常见的吃法是将提取的奶油涂在面包或点心上食用。

俄罗斯族

“列巴”“苏伯汤”

俄罗斯族是从18世纪后逐渐从沙皇俄国南迁到中国的少数民族。“苏波”在俄语中是汤或汤菜之意,俄罗斯人切土豆、胡萝卜多切成块,而不切条,再加以牛肉和奶油熬煮。最著名的还是烤制列巴和制作啤酒,列巴作为俄罗斯族人的主食,可以说一日三餐都离不开。

达斡尔族

“柳蒿芽”

农历四、五月,是青黄不接的季节,每到这时达斡尔族妇女采集野葱、江葱、野韭菜、枪头菜、黄花菜和柳蒿芽等野菜做菜食。其中柳蒿芽为达斡尔人传统的野生菜食,每年端午节前夕,是采集柳蒿芽的季节,家家户户,院里院外,到外都是晾晒的柳蒿芽,整个村镇都沉浸在柳蒿芽浓郁的清香之中,到冬季用晒干的柳蒿芽炖猪肠或排骨,是达斡尔人普遍喜欢的菜肴。

编辑:杨丹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