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me'] 智慧水务“4个不够”之“不够硬”_中国融媒产业网


(资料图片)

智慧水务“4个不够”之“不够硬”

国内智慧水务面临的关键挑战可以总结为4个“不够”,即“不够硬”、“不够深”、“不够广”、“不够准”。今天要讲到的,是第一个问题——不够硬。

智能硬件结合或成智慧水务最薄弱的环节。

目前水务企业的智慧化升级多集中在数据化平台这类“软”智慧上,在需要与智能硬件结合的“智能化应用”层面,水务企业涉及较少,所以目前智慧水务的现状就是普遍“偏软”而“不够硬”。

智慧水务为何会出现“偏软”的局面呢?

一方面是因为数据可视化,打通数据孤岛本身就是实现整体智慧水务提升的前提,所以大家都在做;另一方面,阿里云、百度云等软件公司都能提供整体解决方案,因此信息化升级的难度相对较小;再者这种信息化改造视觉冲击明显,项目成就感与可展示性也比较强。

相对而言,需要与智能硬件结合的“硬智慧”升级就比较吃亏了,一方面“硬智慧”需要智能硬件的配合,而这方面目前支持很弱;其次,“硬智慧”通常解决的是桌面下的实际问题,这类问题专业性强、理解门槛高,而展示效果却远远不及“软智慧”升级带来的冲击力。

但是水务不仅仅是数据流,水链中几乎每个环节都需要与硬件设施结合,因此要实现“智慧水务”,不仅需要顶层信息控制这类“软”平台的构建,更需要桌面下的“硬智慧”支撑。没有“智能化应用”的支撑,数据化平台就无法与具体场景深入结合,控制平台与实际业务就容易变成上下两张皮,而要实现“智能化应用”,就必须有大量智能硬件的支持,因此“硬智慧”是智慧水务继续发展的基础。

智能硬件非常重要,但是结合具体水务应用的智能硬件几乎都需要定制开发,无法从其它行业直接获得解决方案,因此“硬智慧”是现在智慧水务中最薄弱的环节,也是智慧水务面临的第一个关键挑战。

苏州伦晗表示,智能硬件是智慧水务项目的基础,任何抛开智能硬件进行的项目都不过是空中楼阁,对于一些必须特殊定制的场合,我们应当注重钻研与创新,加强智能硬件建设,做到一项目一方案。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