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加入上合组织后,伊朗内部传出“不和谐”的声音。在与王毅主任的对话中,伊朗就中伊关系对华交了底。然而不到一周的时间,伊朗与沙特之间的谈判就出现裂痕。伊朗与沙特之间的谈判究竟是什么?这是否意味着此前中方斡旋沙伊和好的努力白费?
7月初,伊朗正式成为上海合作组织的成员国之一。从去年9月份签署关于伊朗加入上合组织的备忘录,到时隔近一年终于“入群”,伊朗的到来不仅使上合组织再次扩大,同时也向外界充分彰显了上合组织的影响力和吸引力。
然而,加入上合组织不到一个月,伊朗内部就传出靠近西方的杂音。7月中旬,伊朗外长阿卜杜拉希杨在接受采访时声称,虽然伊朗与中国和俄罗斯保持着密切的双边关系,但并不意味着这是伊朗对外关系的唯一选择。阿卜杜拉希杨表示,伊朗的外交政策随着伊朗人民的利益而变,如果英国、法国或德国的举动符合伊朗的利益,那么德黑兰也会和他们合作。
无独有偶,近期伊朗60多名前外交官也向伊朗政府发表声明,呼吁伊朗回到此前所奉行的“不东方也不西方”的立场。换句话来说,就是对外采取平衡政策,尤其是在国家利益面前,伊朗需“左右逢源”。
分析认为,伊朗此时出现这种“不和谐”声音,有两个原因。第一是因为利益问题,莱希政府上台后,一举改变了鲁哈尼政府的温和派作风,以“反美斗士”著称的莱希开始向中俄靠拢。不过,伊朗国内有声音对此感到不满,认为伊朗从中俄手中所获取的利益与付出的代价不成正比。
第二个原因则是伊朗内部的政治斗争。去年伊朗国内的“阿米尼之死”事件发生后,莱希政府处理拖沓,引发了伊朗内部强硬派与改革派的不满。当然,最主观的原因还是由于中俄在波斯湾三岛争端上的立场问题。简单来说,这三座岛屿位于霍尔木兹海峡附近,一直都是阿联酋与伊朗争夺的焦点地区。不过,在这个问题上,中俄并没有完全支持伊朗的主权诉求。基于此,伊朗内部出现这些声音也就见怪不怪了。
面对伊朗摇摆不定的立场,7月下旬,中央外办主任王毅在约翰内斯堡会见伊朗最高国家安全委员会秘书艾哈迈迪安时表示,中方将继续支持伊朗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支持伊方走符合国情的发展道路,支持伊方捍卫国家安全的努力,反对外部势力干涉伊朗内政。对于王毅主任的表态,艾哈迈迪安则强调,伊朗高度重视伊中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伊方赞赏中方为伊沙两国实现和解发挥的重要作用,欢迎中方继续为地区和平作出积极贡献。
然而,就在伊朗刚对华交底,不到一周的时间,伊朗与沙特的谈判就出现裂痕。当地时间7月30日,伊朗石油部长发出警告称,一旦沙特与科威特在波斯湾西部多拉的争议油气田区谈判没能解决问题,那么伊朗将在不与沙特、科威特达成边界协议的情况之下,使用自己的方式来解决问题。
据了解,海湾地区的近海区,在伊朗被称为阿拉什,在科威特和沙特被称为多拉,长期以来一直是三国之间的争论点。如今伊朗石油部长的这番言论,无疑是在告诉外界,即使多拉的争议油气田区仍存在争议,伊朗不排除动用强硬的方式来夺取该地区的油气控制权。有评论称,一旦伊朗这样做,无疑会导致伊朗、沙特和科威特三方关系紧张,而此前中方斡旋的沙伊和解也可能会再次出现裂痕。
今年3月份,在中国的积极斡旋下,千年“宿敌”沙特和伊朗在北京成功“握手言和”,两国恢复了中断长达7年之久的双边关系。消息一出,迅速引发了国际社会关注。眼下伊朗与沙特出现谈判裂痕,倘若按照这种局势发展下去,不仅中方此前斡旋的努力可能付诸东流,同时也会让两国利益受损。在这样的情况下,双方须保持克制,早日使两国关系重回正轨才是正确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