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me'] 谁解其中味——红楼诗词书法赏析_中国融媒产业网

《红楼梦》又名《石头记》,与《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传》并称中国四大名著。虽然它本身只是一部章回体的小说,但若论其对后世的影响力远远超出了世俗文学作品的范畴。

此书最早以抄本流传于世,直至乾隆五十六年(1791 年)程氏将其付梓,从而形成了“脂批”和“程高”两个版本体系,除了我们熟知的脂砚斋本、程甲本、程乙本以外,据不完全统计《红楼梦》存世版本(包括残本)多达十余种。从清代开始,围绕着这一部奇书就出现了各种衍生作品,比如改琦的《红楼梦图咏》,王国维的《红楼梦评论》等。关于《红楼梦》的版本和作者的考据、文本及诗词的评点鉴赏等,人们从各个角度展开了放大镜式的研究和深度解读,甚至形成专门的“红学”,包括胡适、鲁迅、吴宓、俞平伯、周汝昌在内的诸多学者大家前赴后继痴迷于此。因此,它与“甲骨学”“敦煌学”并称为 20 世纪三大显学。

在“红学”研究中,诗词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板块。虽说世俗文学中的诗词不能与东坡、易安等大家之作相媲美,但却胜在通俗易懂。《红楼梦》中的诗词结合书中人物命运,仔细思之,往往暗含深意,慢慢回味,甚至颇具人生哲理。曹雪芹在红楼梦中用诗词曲赋,歌谣等诸多文体进行创作。以诗的形式而论,有五绝,七绝、五律、七律,排律、歌行,咏怀诗,咏物诗,怀古诗,记事诗等等,极为丰富,这是《红楼梦》问世之前其他通俗小说中未曾见过的。这些诗作中有曹雪芹以作者身份而作,也有借书中人物之口的代拟之作,出于情节或是人设需要,往往风格迥异、良莠不齐,亦不足怪。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南京藏家胡定放先生对《红楼梦》及其中诗词非常感兴趣,又因工作关系与众多书法家往来甚密,从上世纪八十年代起,他开始有意识的搜集这方面的作品,并遍邀当代书家、画家、学者书写红楼梦中的经典诗词。林散之、言恭达、仇高驰、于明诠、徐乐乐、刘二刚、萧平、李刚田、尉天池、宋玉麟等一众名家皆在其列。随着收藏日丰,渐渐形成体系,胡定放先生先后编辑出版新旧两版《红楼梦诗词书法集》,在他看来以书法艺术来表现《红楼梦》中丰富多彩的诗词曲赋,是非常有意思、也有意义的一件事。今年下半年这些红楼诗词书法将现身中贸圣佳,本期专栏甄选其中数件佳作先睹为快。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翻开《红楼梦》开头第一眼就能看到,这是小说第一回中的标题诗,也是全书的开篇,作者通过略带着自嘲的语气透露了自己对本书的看法和态度,短短一首五言二十字,仿佛道尽世间种种荒诞不经,一句“谁解其中味”更胜千言万语。脂砚斋曾评“能解者方有心酸之泪,哭成此书。”此诗由散翁劲草挥就,行云流水,一气呵成,跌宕起伏间为书中的万般无奈与贪嗔痴怨赋予了满纸的潇洒恣意。

林散之 行书《红楼梦》诗

《红楼梦》中有许多堪称经典的对联,譬如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因为言简意赅鞭辟入里早已成为火出圈的金句,其脍炙人口的程度甚至常常让人忽略它出自《红楼梦》。从某种程度上说,所谓“人情世故”几乎贯穿红楼始终,这其中薛宝钗就是最完美的代表,然而贾宝玉对此却似乎并不认同。书中第五回,贾宝玉在宁府客房见到一幅《燃藜图》,两旁配的便是此联,他甚至因此而心生抵触,纵然室宇精美,铺陈华丽,亦断不肯在此间休息。当代书家仇高驰以篆书录此句,笔力雄厚,刚健与婀娜并存,古朴高华,不失金石之气。

仇高驰篆书《红楼梦》七言联

“厚地高天,堪叹古今情不尽;痴男怨女,可怜风月债难偿。”这幅对联,也出自《红楼梦》第五回《游幻境指迷十二钗 饮仙醪曲演红楼梦》,不同的是,此联乃贾宝玉梦中所见。他在梦游太虚幻境之时,被引到一座宫门前见到了这幅大字对联,横批是“孽海情天”。从字面上看很容易理解,不外乎“情”与“债”,书中“痴男”非宝玉莫属,“怨女”更是比比皆是,此处颇有劝诫警示之意,可惜深陷红尘的痴男怨女并不能有所领悟。当代书家言恭达以隶书录此句,笔画在厚重与飘逸间张弛有度,高古秀逸,雅正敦厚。

言恭达隶书《红楼梦》十一言联

“篱畔秋酣一觉清,和云伴月不分明。登仙非慕庄生蝶,忆旧还寻陶令盟。睡去依依随雁断,惊回故故闹蛰鸣。醒时幽怨同谁诉,衰草寒烟无限情。”这首诗出自《红楼梦》第三十八回,曹氏为潇湘妃子代拟之作,诗题“菊梦”,以菊拟人,极富想象力和浪漫色彩,但又处处笼罩着不祥的氛围感,可以说是作者为黛玉的悲剧浅浅埋下的一处伏笔。徐乐乐作为当代著名女画家,不仅画风独树一帜,尤其是将古人的笔墨情趣与现代的幽默风趣融为一炉,观其书法亦是功力深厚,走的是传统路子,带着女性艺术家的优雅细腻,与红楼意境相得益彰。

徐乐乐 《红楼梦》诗

“寒塘渡鹤影,冷月葬花魂。”出自《红楼梦》第七十六回,这是林黛玉与史湘云的联诗游戏中收官的两句,上句出自史湘云,下句出自林黛玉,曹氏为二人代拟的这两句诗不仅贴合其各自性格与才情同时也暗中揭示了她们的悲怆命运。于明诠的行楷,充满当代书法的探索精神,创作中大量使用枯笔,沧桑之感油然而生。

于明诠行楷《红楼梦》诗

诗词创作与书法创作都是相当主观的表达方式,所谓诗无达诂,对于诗句每个人都可能有自己的解读。书法是在此基础上的艺术再创作,书家将自己的理解以及当下的情感付诸笔墨,用另一种形式表达出来。虽然红楼诗词多浅显易懂,但毕竟每一位读者的心中都有自己的一番理解。曹雪芹生前来不及完成的这部著作,被后世捧上神坛。“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曹氏自诩痴人,未料读者也俱是痴人。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