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me'] 海洋大学专家谈日本核污染水排海:影响漫长且未知,实验发现会损害贝类摄食与免疫功能_中国融媒产业网

当地时间8月24日13时,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启动核污染水排海。东京电力公司在记者会上表示,核污水的排海工作会24小时运行,这一过程将持续约30年。

核污染水排入海中,将会对海洋生物产生怎样的影响,是否会损害人类的健康?中国海洋大学海洋生命学院副教授周仲元说,含有放射性物质的核污染水排入大海,对海洋生态和人类的影响将是漫长的,它不会立刻显现出恶果,或许要到下一代,甚至更多年之后,才能看见放射性物质的危害通过疾病,或是其他方式表现出来。


(资料图片)

周仲元所在的研究组通过实验发现,将常用于食用的紫贻贝暴露在含有放射性核素的环境中,核素在它的不同器官进行富集,并影响了紫贻贝的摄食与代谢,损害了它的免疫功能。

这或许不是一个迫在眉睫的灾难,对于未知的恐惧,对未来的担忧驱使我们防患于未然。周仲元说,核污染水排海目前对于我国近海渔业影响较小,而食用盐的来源多样,且海盐受影响未知,仍需要更多检测数据,他建议市民不必过度紧张,但世界的未来,需要我们的共同关注。

25日,广东省远洋渔业协会的工作人员说,日本核污染水排海后,对于远洋渔业的影响“目前还好,还需要看后续的情况”。他说,广东的远洋渔业公司多和其他国家合作,在大西洋、印度洋、南太平洋等区域进行捕捞,核污水究竟会在多大程度影响远洋海产品的品质,他认为,需要专家在未来提供检测数据上的支撑,或许更有说服力。

“影响是肯定的,对全世界影响都挺大。”他说。为了避免受核污染的海产品进入国内市场,未来国家会加强监管、检测、溯源,“之后肯定是更严格了。”他介绍,以往对于远洋捕捞的鱼都会进行抽检,“上千上万条鱼,一条一条检查也不太现实,检查完鱼都坏了。”他认为,之后的检查力度或许会更严格,“重点区域有可能会逐条检查。”

【1】暂时没有症状不代表没有危害

九派新闻:核污水中的放射性物质对于海洋生物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周仲元:日本核废水排放入海后,所含的放射性核素将随洋流迁移、扩散至其他海域,直接对全球范围内的海洋环境、海洋生物造成放射性污染。多数放射性核素半衰期长则几十年,并容易被海底沉积物吸收而长期存在于海洋环境中,进而对海洋生物直接构成长久的外部辐射威胁。

比如典型核素碳-14,就能损伤生物体DNA,造成免疫功能的伤害,最终可能导致一些个体的变异或死亡。更严重的是,放射性核素极易在海洋生物体内富集,并通过食物链传递迁移。

外部和内部的辐射胁迫,会造成海洋生物生理过程的紊乱,甚至导致个体的变异和死亡,最终威胁到海洋生态系统稳定。

关于这方面的影响还在持续研究中,它并不是一个非常快速就能产生的影响,它是一个非常长期的过程,可能要到下一代才会显现出来。它具体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现在还是未知的,所以我们要防患于未然。

你或许也听说过微塑料,有大量实验证明,它确实对海洋生物有影响。包括人类,我们也很难说自己的体内是不含微塑料的。其实很多证据证明,人类的组织中含有微塑料,但人类没有表现出来不适或疾病。

可它是一个蓄积的过程,但达到一定量时,就会开始造成影响,没有症状并不代表没有危害。

九派新闻:2011年福岛发生核泄漏,在那之后有没有观察到海洋生物身上出现放射性物质,这些物质对它产生了什么具体的影响呢?

周仲元:有报道显示,事故发生3个月后,事故海域生物体内铯-137含量是事故前含量的10-1000倍。核电站港湾鱼体内,检测出放射性铯浓度超一般食品放射性标准值的5100倍。甚至在核事故7年之后的2018年,在日本福岛核电站附近海域仍然发现超标“辐射鱼”。

但放射性物质直接导致个体变异、死亡的案例是相对比较少的。除非是含量很高的放射性,才会直接导致个体死亡或变异。

一般来讲,像排放的核污水,包括日本这次,它的剂量相对较低,但是剂量低并不代表没有关系。就像我刚才提到,它有一个蓄积的过程。

我们现在做的研究,包括其他科研机构也发现,放射性物质对生物的影响在个体水平上不明显,但能发现,在细胞水平、分子水平上,它会产生影响。

九派新闻:具体有哪些影响?

周仲元:进入生物体的会源源不断地释放能量射线,如β、γ射线,会引起DNA损伤、染色体突变等。长时间接触环境中的放射性核素,虽然可能不会直接导致个体死亡,但是有研究证实,它会对生物的免疫、生殖、神经系统造成损伤。

九派新闻:放射性物质导致免疫力降低、DNA结构变化之后,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周仲元:会导致DNA损伤和染色体断裂,也可能会影响一些功能蛋白的合成,造成遗传毒性。

例如,切尔诺贝利核事故5年后发表的第一份报告表明,在切尔诺贝利核电站附近地区,儿童甲状腺癌发病率急剧上升;在欧洲受污染地区,婴儿患白血病的风险更大。

九派新闻:现在有观察到核污水中的放射性物质导致人类或鱼类产生疾病吗?

周仲元:现在尚没有研究可以说明,核污水中的放射性物质与人类疾病的因果关系。但是有数据显示,自2011年发生核泄漏后,甲状腺癌等儿童癌症发病率逐年上升。除甲状腺癌外,福岛也存在其他的高发疾病威胁,早在2013年,世卫组织就已经对福岛进行评估,表示未来福岛居民在甲状腺癌、乳腺癌、白血病等的发病率将飙升。

排放到大海中的核污染水,放射性物质浓度较低,它或许不会直接导致个体死亡,如果不做实验,从表面很难观察到它的影响,但这并不代表对它没有危害。

我们推测,这些核素会对鱼类的行为产生影响,比如影响调控鱼类的神经蛋白或神经基因,从而影响鱼类的捕食行为、迁移行为。比如说,如果不受核素的照射,它的迁移行为会更活跃,速度更快,捕食可能更积极。

当鱼类的游泳速度变慢,在应对海洋中的洋流和海浪时,可能游泳能力会受到影响,包括可能会导致它的捕食频率和捕食含量降低。在目前的实验中,我们很难预估,如果持续下去,会造成什么更大的影响,会对种群产生怎样的影响,目前这是未知的。

我们通过新闻看到,确实在海洋中出现了一些畸形的生物,但在实验室里,我们还没有看到这种情况。我个人认为,现实中这种畸形生物的比例相对而言比较少,不可能很多生物出现变异,至少目前是不存在。

九派新闻:核污染水经过处理和稀释,再排放到海水中,放射性物质的蓄积可能需要非常漫长的时间,会不会对人类的影响最终也是比较微弱的?

周仲元:处理过程只能移除放射性核素的一部分,100%移除是做不到的。而且处理过后的核污染水中不仅含有氚,还有其他放射性元素,即便量可能比较小。

我们所知道的是,许多放射性核素,如铯-137的半衰期为30年,碳14半衰期更是长达5700年。这就注定了这些放射性核素会长期存在于环境中。人类站在食物链的顶端,在漫长的时间中不可避免地会摄入放射性核素。

被排放的核污水中的放射性物质,有多少会在人体内蓄积,人类是否能将它代谢掉,怎样代谢,很多问题都有待研究。长期富集在体内的核素会构成长久的辐射,可能表现为致癌、白血病、白内障、寿命缩短等方面。

紫贻贝。图/视觉中国

【2】实验发现核素铯可以在贻贝不同的器官中富集,

九派新闻:关于放射性物质对海洋生物会产生怎样的影响,你们做了什么实验研究?

周仲元:我们的实验从2020年左右开始,通过模拟实验,研究了典型核素“铯”对海洋岗哨生物紫贻贝的毒性作用,旨在评估排放核废水对海洋生态系统的潜在风险。

关于这些放射性物质如何在鱼类的体内进行传递,包括它对浮游生物有怎样的影响,这些研究还在进行中。

九派新闻:这个实验具体是怎么做的?

周仲元:我们通过急性毒性实验确定,核素铯对紫贻贝的半致死浓度。根据半致死浓度设置不引起个体死亡的实验浓度,将紫贻贝暴露于核素铯三周后,观察紫贻贝的变化。

比如通过透视显微镜、染色观察,它的组织在形态上有没有明显变化,取它的血细胞,检测一下和免疫相关的指标。

研究发现,核素铯可以在贻贝不同的器官中富集,尤其是在血细胞、性腺、消化腺中。而且随着环境里铯浓度的升高,富集程度会越来越高,并对个体产生了明显的毒害作用。

具体表现为:干扰摄食与代谢、破坏组织结构、损害免疫功能。所以我们这项研究表明,即使在浓度低、时间短的暴露条件下,典型核素的确会对海洋生物产生有害影响,进而可能威胁到海洋生态系统的安全性和可持续性。

九派新闻:你们还会继续做长期观察吗?

周仲元:我们目前主要是根据生物本体的生长特性来设定实验时间,比如我们做浮游动物,它一两天就会繁殖一代,那我们的实验时间也就是一两天,贝类可能就是十多天,将近一个月。

九派新闻:你们会观察它们的后代,研究放射性物质是否会通过遗传蓄积到下一代吗?

周仲元:放射性核素进入生物体后会造成DNA损伤,引起基因突变,这是会随着生物繁衍传递的,对于放射性物质在代际遗传上的影响,也是我们未来所关注的重点。

【3】远洋渔业受影响更大,选购海鲜可注意区分产地

九派新闻:除了排海,还有哪些核污染水处理办法?

周仲元:除了排放入海,也有其他选择。日本政府曾提出除排放入海之外的四种处理方式,包括蒸发释放、电解排放、地下掩埋以及注入地层。

不过,出于操作成本等原因,这四个方案均被舍弃。日本选择对自身经济代价最小的处理后排放入海方案。

九派新闻:日本排放核污染水,是否会影响海鲜的品质,普通市民需要停止食用海鲜吗?

周仲元:我觉得不一定,要分地方。这次排放核污染水,对我们的近海渔业影响比较小。

受大洋环流的影响,福岛核污染水排海后,主要沿北太平洋暖流呈顺时针方向流向北美洲,经加利福尼亚寒流、北赤道暖流再回到东亚地区,对我国海域产生影响。

由于第一岛链及大陆坡海底台阶的阻隔作用,以及大陆河流淡水入海产生的压力,并进一步稀释近海放射性物质的浓度。福岛核污染水进入我国海域的周期长、数量少,使我国成为北太平洋周边受福岛核污染水影响较小的国家之一。

核污染水排海对于远洋鱼类的影响可能会大一些,比如我们的一些远洋渔场集中分布在环太平洋海域,也就是核污染水排放后首先受到污染的海域。

我还是建议大家不要恐慌,此外在选用海鲜的时候,注意区分一下海鲜的来源。

另外,政府应该加强监管力度。比如,需要制定检测的标准,定点定期监测海水、鱼类等生物体内的放射性物质含量,以保障人民的食品安全。

九派新闻:海盐会受到影响吗?

周仲元:我觉得目前为止也不用太担心,因为对于海盐的品质会有怎样的影响,有没有必要停止海盐开采,现在还没有定论。

就像之前说到的,核污染水的排放,我们不是最早受到影响的国家。且我国盐供应充足,井矿盐占比最多,海盐份额约为10%。

我们首先要做的还是监测,比如我国海盐场附近海水的污染程度。还是要相信政府,如果出现问题,一定会立马禁止开采,禁止有辐射物质的海盐流入我国市场。

九派新闻记者 王佳箐

编辑 任卓

【爆料】请联系记者微信:linghaojizhe

【来源:九派新闻】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