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me'] 渌江讲坛丨专家学者齐聚醴陵,漫谈陶瓷艺术与美育_中国融媒产业网

“设计艺术家醴陵行”专题讲座现场。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胡邦建 株洲醴陵报道


【资料图】

醴陵,因瓷而兴,陶瓷是其响亮的品牌名片。历史悠久的陶瓷艺术,不仅在我国历代工艺美术中占据重要地位,也是美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陶瓷艺术有哪些美学特性,如何将陶瓷、艺术、美育相结合?

8月2日,“人文蔚起 书香醴陵”2023渌江讲坛·建宸大课堂——“设计艺术家醴陵行”专题讲座在醴陵渌江书院举行,陈卫和、王琪、张振江等专家学者做客渌江讲坛,结合自身研究领域和个人创作经历,分别从美术与美育、陶瓷艺术创作、当代主题性绘画创作等方面,为大众带来了精彩的主题讲座。

广州美术学院美术教育研究所首任所长、研究员陈卫和进行主题讲座。

陈卫和:在美术教育中坚持美育教学

近年来,随着国家不断出台相关政策文件,美育工作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重视。作为研究美育工作多年的专家,广州美术学院美术教育研究所首任所长、研究员陈卫和对如何做好美术与美育工作有着自己的见解。

“美术教育要坚持美育教学,通过艺术达成美育。”讲座现场,陈卫和以《美术与美育》为主题作精彩开讲,深入浅出地讲述了美术教学和美育教学的区别。

陈卫和指出,美术教育的基点在“术”,其底层逻辑是物质形象创作;美育教学的基点在“育”,其底层逻辑是人的身心发展。在他看来,只有基于美育的美术教学,才能面向人人、全面培养对美的感受力和表现力,塑造审美型人格以及培植艺术学科核心素养。

“儿童绘画是心象外化,美育是感性认知发展的庇护所。”陈卫和以儿童绘画为例,重点阐述了自己认知中的两条路,即美育的感性认知之路,以美培元,以及美术的理性认知之路,以技入道。他认为,艺术家与儿童绘画因为感性认知互相契合,往往是真正知音,美育教学是感性认知、思维迭代,要用美育滋养和塑造美好灵魂。

广州美术学院陶瓷艺术设计教研室主任王琪进行主题讲座。

王琪:陶瓷艺术创作要真实、现实

“在创作作品前,要时时自问:做什么,怎么做。”广州美术学院陶瓷艺术设计教研室主任王琪,结合自己在创作和教学过程中的所思所想,和大家畅谈陶瓷艺术创作的方式和方法。

“每一件作品都是有生命的,包括它的精神、气质、品味、文化。”王琪以个人的陶瓷作品为例,围绕陶瓷创作的题材、空间存在方式、材料、成型、其他工艺、展出方式等方面,阐述了陶瓷创作背后的故事和呈现的艺术魅力。

“我个人创作的两个侧重点是形式感创造+成型方法研究。”在分享创作感悟时,王琪认为,艺术创作要保持真实,贴近现实,融入社会环境,从多角度设定作品,找准自我定位。如何不断提升创作能力?王琪表示,要在基础知识、经验技艺积累、艺术转化能力三个方面下足功夫。

广州美术学院教授、水彩画系第四工作室主任张振江进行主题讲座。

张振江:建构具有特色的“我的”画语系统

在主题性绘画创作中,艺术家建构具有特色的“我的”画语系统,是当代主题性绘画既有鲜明的艺术性,又不失时代性、主题性的关键。广州美术学院教授、水彩画系第四工作室主任张振江便是主题性绘画创作的佼佼者。

讲座中,张振江以《建构画语 图绘时代·当代主题性绘画创作谈》为主题,分享了个人画展:历史的风景——张振江绘画展。从《在那遥远的地方寻找故乡》到《国之器·图像志》系列,张振江结合宏大的美术史背景,向大家重点介绍了自己的绘画作品,畅聊当代主题性绘画创作中的技与道,人与事,情与景。

“艺术家如何在主题性创作中建构主体的画语系统?要紧扣生活、确立主题,省察时代、挖掘题材,跨界拓展、生成画语。”张振江说。

本次活动由中共株洲市委人才办指导,中共醴陵市委、醴陵市人民政府主办,中共醴陵市委人才办、醴陵市教育基金会承办,醴陵陶瓷发展研究中心、醴陵市文化旅游广电体育局、醴陵市融媒体中心、湖南红网、潇湘晨报、渌江书院、株洲市设计艺术家协会协办,湖南建宸置业有限公司冠名赞助。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