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今年3月以来,南京江北新区大厂街道开展“四清、四拆、四整治”环境再提升三年行动,大到清理河道、拆除危房,小到乱堆乱放、乱贴乱挂,大厂街道综合执法大队的全体成员正在以实际行动,在辖区内扮靓每条河流、每个楼栋、每个角落……
【三年行动】
(资料图片)
什么是“四清、四拆、四整治”?许以三年见蝶变
为进一步升华文明城市创建,巩固江北新区2022年城市环境容貌“三化”百日攻坚成果,全面打造“美丽文明、宜居宜业”的现代化新主城,江北新区研究决定,开展“四清、四拆、四整治”环境再提升三年行动。
那么,什么是“四清、四拆、四整治”呢?其中,“四清”指清垃圾、清河道、清乱堆乱放、清乱贴乱挂;“四拆”指拆违建、拆危房、拆破旧建筑、拆乱搭乱建;“四整治”指整治交通秩序、整治破旧设施、整治居民小区、整治建设工地。
“四清、四拆、四整治”环境再提升三年行动是江北新主城高质量发展的再实践。大厂街道积极响应,制定了有针对性的整治措施,有序开展环境再提升三年行动。据大厂街道综合执法大队副大队长李明介绍,今年是行动第一年,通过前期整治,部分区域环境得到了进一步提升,为居民营造干净舒适的居住环境。
【初显成效】
整治河道环境,扮靓城市”绿色命脉”
水是生命之源,潺潺流动着,犹如跳动的城市脉搏,彰显着城市的生机。在大厂街道范围内,共有河湖11条,总长约9.21公里(不含长江、马汊河)。其中,一号沟、三号沟、四号沟、五号沟、六号沟、姜桥河、湛水河7条河道为通江河道,焦洼河经马汊河最终流入长江,如今美丽的桃湖则是由原刘家湖水库改造而来。
为了让河湖更加强劲有力,大厂街道响应江北新区河道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持续优化河道环境。
顾虎是大厂街道综合执法大队的执法辅助人员。每天,他都要巡查河道,看看河道上是否有漂浮物,河堤是否有坍塌等。他说,自河道环境整治行动开展以来,他们便对辖区内11条河道的情况进行了梳理,通过现场走访调查后,为每条河道制订了专门的整治方案。
值得一提的是,总长1.2公里的焦洼河为沿江水系,经过清理河面杂物、沿岸补绿种绿等一系列措施整治,已经变成一条美丽的绿色河道。河道美了,鱼儿也多了,垂钓爱好者慕名而来。每天清晨抑或傍晚,都能见到附近居民在这里散步的悠闲身影。旧貌换新颜的焦洼河,成了居民休闲娱乐、散步纳凉的好去处。而这,只是大厂街道整个行动中的一抹亮色。
增设可回收物便民服务站、优化兑换物品……垃圾分类服务更暖心
除了河道,垃圾分类也是大厂街道综合执法大队重点提升的一方面。垃圾虽小,但是家家户户都会产生,处理不好,会影响整个小区的环境,处理好了,小区环境也会随之提档升级。
垃圾分类是一项“持久战”,为了让居民养成垃圾分类的好习惯,除了邀请社区、城市治理志愿者开展垃圾分类宣传活动,大厂街道综合执法大队不断出“新招”。2022至2023年,大厂街道正式“上线”两处可回收物便民服务站,一处设在新华五村菜场附近,另一处设在九村西巷附近,都是居民上下班或买菜路上能经过的地方。
家住新华五村的张大爷说,儿女们快递多,拆下来的纸盒他都会叠放整齐,攒到一定数量当废品卖钱。“现在好了,可回收物便民服务站设在了家门口,我去买菜的路上,就能顺便把纸盒子卖掉,还一点不绕路,真是方便。”和张大爷一样体会到这种方便的居民还有很多。
在垃圾分类过程中,居民积攒了很多积分。大厂街道也积极采购物品,方便居民兑换。据大厂街道综合执法大队执法辅助人员夏福欣介绍,大厂街道共89个小区,约有8万户居民,其中2万户以上常态化参与垃圾分类。为鼓励居民积极参与垃圾分类,他们在采购兑换物品前也征集了居民意见,将洗手液换成大多数居民需要的纸巾、肥皂等常用物品。目前,积分兑换工作已经开展,已有26个小区完成上半年的积分兑换。
垃圾分类事关居住环境,许多居民不但积极参与,还投身到垃圾分类志愿服务中。张静就是其中之一。当了垃圾分类志愿者后,她成了最爱“多管闲事”的人,维护垃圾分类房的干净整洁,向居民宣传分类知识,“监督”居民分类的垃圾是否准确,遇到前来投放垃圾但却不会分类的居民,她都会耐心教导,并且帮助他们把混在一起的垃圾重新按照厨余、可回收、有害、其他分好类别。
从2023年到2025年,“四清、四拆、四整治”环境再提升三年行动不仅是政府工作,更是一场需要全民行动。大厂街道将充分调动百姓积极性,共同提升大厂城市形象,打造宜居宜业的大厂。
通讯员 许超 现代快报+记者 刘伟娟
(校对 张静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