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me'] 11年前北大高材生不当外交官,不顾父母下跪回家当农民,后来如何_中国融媒产业网

2012年,在江苏省无锡市爆发了一场“家庭战争”,一家人争论不休,大有以命相抵的冲动。

到底是什么样的事情会让一家人闹到如此地步?一些知情者摇头摆手,千言万语不知从何说起。


(相关资料图)

这家的儿子原是北大高材生,多少人羡慕不已,父母出门也是倍有面子,之后他更是顺利通过了外交部考试。

就在父母期待着家里要出个外交官时,儿子的一番举动却把他们从天堂拉进了地狱。

他要回家当农民!这样的选择让朋友、同学大跌眼镜,就更不要提其父母的心情了。

痛哭没用,劝说没用,更甚者下跪都没有用,他一意孤行走到如今,究竟过着什么样的生活?

上任外交官前夕,失踪

2013年7月23日,“北大毕业生回家乡种地”的消息一时间铺天盖地,主人公杨舒春出了名。

路人看到醒目的标题,难免会多加关注,“名校”与“种地”的对比,让更多的人好奇杨舒春的故事。

1980年,杨舒春出生在江苏省无锡市的一个普通工人家庭,平凡的生活压不住他努力的光环。

杨舒春自小学习就很用功,放学后总是自觉地完成作业,根本不需要父母操心。

父母自然欣慰,在工作上也是奋勇当先,争取给杨舒春更好地生活,他们对其有着很大的期待。

自小活在大家的表扬声中,杨舒春没有让父母失望,成绩稳步提高,考取名校有望。

1999年,杨舒春从无锡市一中参加高考,随后以全市文科第二名的优异成绩考入北京大学,就读于西班牙语专业。

消息传来,前来恭贺的亲朋好友不在少数,得益于杨舒春的优秀,在他成绩还没出来前,大家就已自发的猜测了。

结果不负所望,北京大学在众人心中自是有一定分量的,名校毕业的光环一时笼罩在杨舒春的头上。

杨舒春的父母自然高兴,工作起来浑身都是力气,他们似乎已经看到了儿子的美好未来。

可是,万事都没有绝对,在明天到来之前,谁都不会知道究竟会发生什么样的事情。

杨舒春依然保持着他的“学霸”头衔,可想而知,在人才济济的北京大学,他有多么的用功。

父母就在家望子成龙,对于杨舒春的要求几乎是有求必应,他这一路顺风顺水,未经坎坷。

更幸运的是,在杨舒春大三的时候,他被国家外交部选中,公派到西班牙留学,一应费用都由国家负责。

这样的荣誉让他的一众同学羡慕不已,似是已经看到了他成为外交官的模样,纷纷开起了他的玩笑。

2003年7月,杨舒春回国,参加了国家外交部的入选考试,没有任何的悬念,杨舒春顺利通过。

这时候,杨舒春只需要等着报到上岗就可以了,趁着中间的空余时间,他回了老家。

父母早就听说了这个好消息,看着面前的杨舒春,心里满满的骄傲,儿子成了外交官,用杨父的话说,都可以光宗耀祖了。

只是,没有人知道,此时的杨舒春内心在进行着激烈的挣扎,他不能跟任何人说。

杨舒春究竟在想什么?没有人知道,但是杨家父母的表现却被人看在眼里,每天的精神十足,笑容满面。

他们每天都想着法子给杨舒春做好吃的,寄予厚望的儿子出人头地,之后立业成家,平稳的生活,岂非人人称羡。

但这或许只是杨家父母的想法,外交官报到的日子在一天天的推进,他们为杨舒春提前准备了行李,提前买好了去北京的车票。

这毕竟是工作了,有些事情他们该交代还是得交代,只是杨舒春听得有些心不在焉,或许临近入职,他有些心神不定,父母并没有多想。

可是,就在报道的前三天,杨舒春失踪了!电话怎么都打不通,这让杨家父母手足无措。

杨舒春去了哪里?这和他心事重重的表现又有着什么样的联系?找不到人,就没有答案。

初创业功成名就,回国

杨舒春失踪了,这让杨家父母不知道如何办,只能是马不停蹄的寻找,试图找到他的踪迹。

三天很快就过去了,杨舒春依然是了无音讯,杨家父母只好买票去了北京,向外交部说明情况并缴纳赔偿金。

是的,按说杨舒春在大三时属于公费留学,如今没有按时就职,理应归还相关费用,杨母后来在提到这笔钱时,用的也是一个“还”字。

那杨舒春究竟去了哪里呢?情愿放弃体面安稳的外交官工作,也要离开,吸引他的究竟是什么?

少年人总有少年人的心性,若是能够让他们放弃世俗眼里的成功,即便被说成迟来的叛逆期,他们也要追求的无非就是“梦想”。

没错,这个时候的杨舒春已经人在西班牙了,他要去追求自己的梦想,他的这一选择,震惊了当时的所有人。

“我的人生应该是每天充满变化......”

杨舒春不甘于外交官按部就班的生活,他对这能够目测的未来表现出一种恐惧,他的人生就要在不断变化和奋斗中进步。

当然,没有任何的目标也是不现实的,杨舒春在大三留学期间认识了一个人,他的创业经历让其热血澎湃。

大三留学时,杨舒春并不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人,相反,他热爱足球,注重经验。

杨舒春在一家报社打工,并参加了球队比赛,影响他辞去外交官工作的正是这家报社的老板。

老板也是个中国人,当年赤手空拳的来西班牙打拼,如今已有几亿的身家,创业故事虽经磨难,但也因此更精彩。

杨舒春喜欢这样的人生挑战,这次离开,他自问没有胆量告知父母真相,只能是选择逃跑,把生米煮成熟饭。

2003年,杨舒春自费在西班牙攻读市场学硕士,一边在报社打工,一边学习,他怡然自得。

两年后,他顺利毕业,就在当地找到了一份工作,从而接触到了一些国外的零售商。

杨舒春瞅准机会,把自己的积蓄全部拿出来成立了一个小型的贸易公司,从国内批发商品,再转手给这些零售商,他在中间赚取差价。

前期资金较少,批发数量有限,自然利润就不太如意,但是杨舒春自有一股独特的韧劲,他从不轻易认输。

时间不停流逝,杨舒春撑了下来,公司的规模逐渐增大,有时一天的收入就近千万,他在一定意义上取得了成功。

这就是杨舒春想要的人生吗?在一次次的交易中找到自己的价值,功成名就,岂非又是落了所谓的俗套。

母子哪里会有隔夜仇,刚到西班牙不久,杨舒春就给父母去了信,他知道,外交官无法上任已成定局,他们总是要担心他的。

杨舒春独自一人在外,父母就算是再大的气又怎么能够不牵挂,后来看着他越来越好,有些事也就慢慢释然了。

杨舒春在西班牙这一待,就是十年,十年里他创业成功,结婚生子,达到了世人眼中的圆满。

当时不理解的人尽管还是不理解,但是完全不妨碍对现在的杨舒春进行夸赞,这样的人生自然又是让人羡慕的。

外面指责的声音渐渐减弱,杨舒春坚定地走着自己的路,后来更是把父母接到了西班牙。

但是,国外的环境让传统的杨家父母很不适应,光是国外的餐食就是一大难点,没过多久,他们就回了国。

看着杨舒春现在的生活,他们的心里也算安慰,可是他们不会想到,杨舒春又将会给他们制造一个大的“惊喜”。

不受下跪父母劝,种地

二十三岁的杨舒春尚可以说一句年少轻狂,如今十年已过,杨舒春有家有室,他还能做什么呢?

可以说,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杨舒春做不出来的,2012年,他决定回国种地,当一个农民。

这个决定宛若晴天霹雳,在杨家父母的头上炸开,他们没有丝毫的准备,再次被炸的不知所措。

可杨舒春就是这样的“任性”,他毅然决然的从国外回了老家,要搞绿色农产品种植。

父母对他的到来不见有丝毫的喜悦,两方人马基本上是相对无言,矛盾可谓是一触即发。

杨舒春脱去了西装外套,摘下了领带手表,换上了日常的T恤短裤,开起了三轮车,不免被人议论纷纷。

看着杨舒春不管不顾的回乡种地,大多数人都猜测他是不是在国外混不下去了,为了躲债才回来的。

只有少数人,没有发表任何的意见,保持持续观望的状态,就看杨舒春到底是在搞什么名堂,堂堂北大高材生真的就这样泯于众人了吗?

一段时间里,杨家父母都不敢出门,就怕被左邻右舍拉住问东问西,他们有什么脸面说话。

为了阻止杨舒春回国种地当农民,他们不惜下跪请求,别再执迷不悟放弃好的前程。

杨舒春没有妥协,他找到了三个合伙人,试图在种植绿色有机农产品的领域开辟新的市场。

对于杨舒春的选择,父母流泪没用,劝说没用,下跪没用,他们后来表示,他们养孩子养的只是他的身体,对于他心的去向无可奈何。

2012年4月,杨舒春和合伙人在无锡市锡山区鹅湖镇群联村有了80亩的土地,他们的德仓农庄正式面世。

合伙人各有各的职能,杨舒春主管整体经营和技术革新,他启用了一合伙人废弃三年的土地,种植有机产品。

土地历经三年的更新换代,土壤肥沃,金属含量降低,成了种植绿色农产品的风水宝地。

蔬菜种植完成,杨舒春又引进了鸡仔和仔猪,开始了养殖业,之后开池养鱼、种植水稻......80亩的土地面积被利用的充分。

养的鱼杂被喂给仔猪吃,仔猪拉的粪用于肥土,部分蔬菜用于喂鸡,鸡粪还田成肥料,如此循环往复,完全不需要任何的农药。

只是,这样的做法被当地村里的老农民很是看不起,如此费时费力,根本不会有大的收益。

杨舒春的农庄仅有80亩,可光是蔬菜就有二十多种,不同的品种就要搭配不同的管理人员,再加上每种规模较小,根本就不能进行机械化作业。

地里有了杂草,基本上都要靠人工来拔除,如此耗时费力,他们的成果真的会有人来买账吗?

杨家父母对杨舒春种地的选择本就不赞同,再加上外界此起彼伏的议论,“战争”迫在眉睫。

矛盾积攒已久,这场架是非吵不可,杨父怒极之下竟放言,要是杨舒春的农庄能赚钱,他就自尽!

当然,这是句玩笑话,可是在杨舒春听来,这就是父母对他的不信任,向来自信的他还非要证明给父母看。

时间总是很快,水稻成熟了,仔猪可以出笼了,杨舒春和合伙人本以为马上就可以迎来回报时,现实给了他们一记重锤。

市场上的猪肉大都是平均价,杨舒春给他们的猪肉定价三十元一斤,一时间,门可罗雀,无人问津。

眼看着第二批仔猪就要出笼,可第一批的五十头猪还一只都没有卖出去,他不禁开始怀疑自己的选择。

这中间,有的合伙人看不到希望撤资离开,外界的指指点点更多,质疑扑面而来,杨舒春又该何去何从?

坐在当时挖池塘的山丘上,看着自己一路走来的成果,杨舒春告诉自己一定要坚持下去,现在远没有到山穷水尽的时候。

不久后,杨舒春找来了自己的同学,向她介绍了农场经营和仔猪的喂养方式,希望她可以帮忙宣传,因为这位同学还有另外一个身份,那就是记者。

很快,“北大高材生回乡种地”的消息在当地铺天盖地,吸引了众多人的视线,更是有人实地考察,进行买卖。

五十头猪供不应求,鸡、鱼、大米、蔬菜也被人疯狂订购,杨舒春下的这一盘棋彻底的活了。

德仓农庄主打的就是有机绿色食品,为家庭提供一站式服务,之后为了农场的持续发展,形成固定客户群,杨舒春推出了“会员制”。

会员可以优先供应,尽管这里的农产品价格高于市场价,但是完全的绿色有机还是吸引了很多人。

杨舒春当初的设想正在一步步的成为现实,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他抓住机遇,开通了网络渠道,每年正以300家网店的速度在增长。

时过境迁,杨家父母的身影也出现在了德仓农场,这本身就是对杨舒春的一种认可和无声的鼓励。

现今距离杨舒春回乡种地已经过去了十一年,德仓农庄的规模持续增大,成为上市企业是他的目标。

“一个成功的创业者,绝不是因为有了一流的点子,而是因为有了一流的执行力......”杨舒春摒弃杂音,对未来充满希望。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