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收入是衡量居民生活水平最核心、最基础的指标。自主题教育开展以来,云南省乡村振兴局党组班子认真制定党组班子成员调研计划,针对“促进脱贫人口持续增收特别是人均纯收入低于8500元、1万元且有劳动力的脱贫户动态清零”这一课题,由主要领导领衔深入州市县乡村开展调研,分析增收空间、探索增收路径,有效破解脱贫人口增收堵点、痛点。

多维度、系统化调研,问题根源剖析准

2022年,云南省委、省政府在全国率先实施脱贫人口持续增收三年行动,明确力争2024年年底全省脱贫人口收入超过全国脱贫人口收入水平,要想如期达成目标,时间紧、任务重。

我省人口约占全国的3%,但脱贫人口占全国总量的1/10,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突发严重困难户三类重点监测对象和易地扶贫搬迁人口数量均占全国1/7,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数量占全国1/6,是全国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任务非常重的省份之一。省乡村振兴局党组成员带头领题调研,围绕问题根源,多角度、全方位深层分析,发现我省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要实现持续增收,特别是实现脱贫人口持续增收三年行动目标,既面临与全国脱贫人口收入差距不小,低收入群体和收入下降群体占比不低,部分脱贫劳动力务工不稳,脱贫县产业发展不强,脱贫家庭自身条件弱等多方面的内部挑战,也存在主要农产品市场价格波动,自然灾害易发频发等外部环境的影响。

据统计,2023年上半年,全省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收入同比下降的有40.8万户166.6万人,占比20.97%;收入还未达到4000元的有7万户,占比3.5%。收入8500元以下且有劳动力的6.46万户中,收入下降的还有7324户,占比11.33%。要实现持续增收,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够实现的,必须弘扬脱贫攻坚的斗志和精神,绵绵用力、久久为功。

多举措多渠道精准帮扶,持续增收路子宽

针对低收入群体和收入下降群体占比不低的问题,落实分层分类帮扶。摸清脱贫户家庭生产条件和劳动力情况,对人均纯收入2万元以上的,重点提供科技和金融扶持,鼓励争当致富带头人;对1万元至2万元的,重点提供技能培训和技术扶持,帮助提质增效;对1万元以下的,综合实施稳岗就业、联农带农等稳定保障类帮扶措施。对弱劳动力、半劳动力通过科学设置公益性岗位,用好以工代赈、帮扶车间等方式,帮助就业增收。

对于部分脱贫劳动力务工不稳的风险,强化就业支持。对内坚持网格化摸底、组织化输出、品牌化带动、人性化服务,让脱贫群众就业有组织、权益有保障,确保每年转移就业320万人以上;对外则结合企业用工需求和当地实际,实施高标培训、在岗培训、异地培训等务实管用的培训,提升技能水平,推动脱贫劳动力从临时务工向稳定就业转变,从民工经济向技工经济转变。

针对部分脱贫县产业发展不强的状况,培强产业支撑。通过用好东西部协作和中央单位定点帮扶资源优势,做实“四个+”产业协作,承接产业梯次转移,积极培育农业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专业大户等多种经营主体。按照“三个百分之百”的原则,凡是使用乡村振兴衔接资金发展产业,凡是使用东西部协作资金实施产业项目,凡是流转农村土地发展规模种养业的,必须百分之百建立联农带农利益联结机制。坚持龙头企业带动,整合各方资源,鼓励有条件、有意愿的脱贫群众发展设施农业,解决产业层次低、“靠天吃饭”等问题,推动帮扶产业提质增效。

云南省乡村振兴局 供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