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资料图)
“风筝比赛的评判标准不是看它飞得有多远,而是有多高,要做到收放自如,除了考虑风向,还要把握放线、收线的力度……”3月18日,在呼和浩特市南湖湿地公园,呼和浩特市风筝协会的郝伟老师一边展示比赛常用的双线风筝,一边分享放风筝的技巧。当天,北方新报小记者们来到南湖湿地公园,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放风筝特色活动,活动特邀呼和浩特市风筝协会的郝伟老师,和小记者们一起通过手工创作、游戏体验等多种活动形式,让孩子们了解风筝、绘制风筝、趣玩风筝,共同感受放风筝的乐趣,感受春天的美好和运动的快乐。
动手绘制
呼和浩特市风筝协会成立有10年之久,目前会员有1000多人。曾在2014年成功举办呼和浩特市全国首届草原风筝文化节,2015年协助呼和浩特市体育局举办2015全国风筝精英赛。郝伟是风筝协会风情缘特技风筝队的队员,先后在国内大大小小的比赛中崭露头角,获得过2017康保国家风筝节冠军、2018中国·呼和浩特草原国际风筝节第一名等多项荣誉。
指导如何放飞
“风筝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最早的风筝叫纸鸢。因为最早的风筝是用木头做的,主要用作军事用途。大家知道四面楚歌这个成语故事吧。相传楚汉相争,汉将韩信派人用牛皮作纸鸢,把竹笛绑在纸鸢上,竹笛迎风作响,声音宛如楚国的音律,汉军配合笛声,唱起楚歌,便涣散了楚军士气。直到唐朝,纸鸢逐渐演变成娱乐工具,因风吹声如筝鸣,故而有了‘风筝’的叫法……”郝伟声情并茂地讲解,让小记者们了解风筝起源、种类,示范放风筝的动作与方法。
活动现场,呼和浩特市风筝协会还特地准备了20个空白风筝,让孩子们充分发挥想象力,动手绘制自己喜欢的图案。沐浴着温暖的春光,小记者们拿出事先准备好的水彩笔或者颜料,或趴或坐,认真构思,有的在风筝上画上了粉色的郁金香,有的画上了振翅飞舞的蝴蝶,有的画上了美丽的白雪公主,还有的涂鸦上喜欢的色块,他们用五彩斑斓的颜色点缀创意,装点自己喜欢的风筝。一个小时的功夫,一个个独具创意的风筝在小记者们的巧手绘制中完成了。在郝伟老师的指导下,小记者们把风筝安装好,接上线,举行了一场小型风筝比赛。“哇,成功了,起飞了!”只见数十只色彩各异的风筝随风飞上天空,你争我赶,越飞越高,小记者们忍不住发出欢呼声,脸上洋溢着开心地笑容。
放飞
“这个活动太有意义了!没想到小小的风筝背后,还有这么多有趣的故事。而且自己动手绘制,参与感更强,每一个作品都是独一无二的。”一位小记者激动地说道。文·摄影/草原全媒·正北方网记者张巧珍见习记者费捷
编辑:章颖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