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me'] 集宁区:“为老”服务让“夕阳”更暖_中国融媒产业网

安享幸福美满的晚年生活,是每位老年人的期盼,也是每个家庭的关切。近年来,集宁区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不断推动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大力发展银发经济,养老服务更暖心、管理更规范,努力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为、老有所乐。


(资料图)

在泉山街道养老服务中心为老餐厅,伴随着扑鼻的菜香,不少老年人边吃边聊,好不热闹。

“挺好的,这里真的很方便!”“我现在天天都来。”“给他们点赞!”这一声声的夸奖都来自附近的居民,长久以来困扰老年居民的吃饭“难题”终于解决了。

锦绣华城小区居民冯建生是“为老餐厅”的忠实粉丝,自从餐厅营业后,冯建生就成了这里的常客。他说:“这里离家近,每天中午都会来这儿吃饭,给我们独居的老年人省去了许多麻烦,希望餐厅能一直开下去。”

为老餐厅工作人员丁润宝说:“我们每天凌晨3点就开始准备早点,有包子、油饼、八宝粥、奶茶等,老年人花5块左右就吃得很好,中午是自助餐,12元就能吃到荤素搭配的可口饭菜,客流量每天在40到50人左右。”

“老有所养”只是基础,“老有所乐”“老有所学”才是更高追求。走进常青街道福华社区的二楼活动室,只见几位老人正在挥拍较量,别看他们大多数年过半百,但只要挥拍上阵,个个动作敏捷、反应灵活、左推右挡,颇具水平,令旁观的年轻人也赞叹不已。

福华苑小区居民李振亚说:“集宁是我的第二故乡,每年我和老伴都会来这里避暑,这里有很多战友、朋友。社区给提供了打乒乓球、唱歌、跳舞的舒适场所,我们每天都能来这里锻炼身体,唱歌娱乐,感觉特别好。”

今年72岁的李振亚老人,退休后为了让生活充实起来,每天都会打两个小时的乒乓球。从不会发球,到能有模有样地打上几个回合,不仅球技有了进步,身体也越来越好。

“一、二、三,开始!来,大家把脚抬起来,跟着音乐走,所有动作都要与音乐节奏配合起来,大家跳得十分好,继续努力……”这边乒乓球打得火热,那边舞蹈室里,张改英正和几位老人排练舞蹈,大家有说有笑,举手投足间尽显专业。

张改英是纳尔松广场舞健身队的领舞,每次新学的舞蹈都是她先从手机上看视频学,学会后再教大家,每一套舞蹈动作都要分解开来,一个动作一个动作进行讲解,看起来根本不像一位已经65岁的老人。

张改英说:“健身队成立10多年了,每天早晨一般在市民广场锻炼,下午来社区活动室排练舞蹈。之前,我们也参加过许多市、区组织的广场舞比赛,拿过不少奖项,今后我们会继续参加各种比赛,跳出我们的风采。”

养老服务不仅在于“养”,更要突出“医”。8月8日下午,70岁的张月维来到小区附近的外运社区日间照料室进行中医理疗,从出门到理疗结束,最多40分钟,与之前去医院挂号、排队等一系列折腾不同,现在过去即可治疗,很方便。

嘉苑小区居民张月维说:“我有多年的关节炎,肠胃也不好,来理疗室敷中药包后,现在感觉腿不疼了,也能做少量的运动,比之前好多了。”

张月维患有老年慢性病,需长期进行中医理疗。以前每次去医院理疗耗时又费力,后来,社区日间照料室运营后,他就选择来这里理疗,针灸、拔罐、泡脚等项目挺多,也方便。

如今,张月维身体康复的很好,理疗也从一周三次减少到了两次,他每天都会出门遛弯儿,保持适当运动。辖区内不少“老慢病”居民,都成了社区日间照料室的常客。

在白海子镇章盖营社区,养老服务站的中医馆成了老年人的每日“打卡地”,他们经常在唱完歌、跳完舞之后,来这里量血压、测血糖,而坐堂中医馆的大夫“望闻问切”后,落笔开出药方,很多老年人吃过几副后,病症均有所缓解。

此外,集宁区还根据老年人特点,分析不同年龄段的服务需求,结合老年人的身体和经济状况,制定不同的服务清单,有针对性地提供专享服务。同时,拓宽养老服务用房的获取渠道,积极争取上级运营补贴资金,鼓励有能力的养老服务企业、社会组织利用自有场所开展为老服务,不断提升老年人的幸福感、获得感。

如今,一幅幅“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的幸福画卷在集宁区徐徐铺开,老人在家门口“享老”的心愿正逐渐变为现实。

编辑:段丽萍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