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me'] 田野新语|年轻村干部“有位”更要有为_中国融媒产业网


【资料图】

在前两年的村级换届过程中,很多地方都有35岁以下的年轻人充实到村“两委”班子。随着年轻人的加入,给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带来了新鲜血液,提升了乡村治理能力。

然而笔者在部分村庄也了解到,在最近一两年的工作中,很多年轻村干部工作成绩没有达到村民预期,也没能融入村民当中,甚至个别干部常年不在村里,成为有名无实的“挂名”村干部。

近年来,各级组织部门之所以注重选拔年轻村干部,主要是因为他们学历较高,思维活跃,有干事创业激情,能为乡村发展和基层治理带来新动力。

笔者认为,个别年轻村干部出现“水土不服”的情况,可能有多方面原因。一方面是自身缺少基层工作经验。虽然大多数年轻村干部出生在农村,但长期在外求学、务工、创业,对农村的真实状况缺少切身体会,导致基层经验不足,工作方法不对路,工作推进缓慢。

另一方面,当前农村干部待遇偏低,导致工作积极性不高。对年轻人来说,家庭支出往往比较大,如果自己在村里找不合适的产业项目,单靠任职的工资和补贴,是不能支持家庭支出的。因此,很多年轻村干部,迫于生活压力,不得不把主要精力放在外出务工或创业上。

针对这些情况,笔者认为,上级部门要加强对年轻村干部的培训,提升他们做好基层工作的能力。还要鼓励有威望、有经验的老村干部,做好“传帮带”,让年轻人尽快成长为乡村建设和乡村治理的骨干力量。另外,年轻村干部也要学会主动融入村庄,与村民打成一片,当好为村民办事的“贴心人”,并且充分利用自己所长,善于创新,寻找适合本地发展的新模式和新机遇。

乡村振兴,产业是基础。产业振兴也是留住人才的关键。因此,相关部门可以加强指导,让年轻村干部、青年党员等群体成为产业发展的“领头雁”,在这个过程中,既实现传统产业升级,带动产业链延伸,实现一二三产融合,同时,也能让他们增加自身收入。

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进程中,离不开年轻人的参与,特别是生于斯、长于斯的年轻村干部,也只有多方联动,年轻村干部才能在农村广阔舞台上既“有位”更有为。

大众报业·农村大众评论员 李伟

推荐内容